永州新闻网讯(记者 彭丽霞)烽火岁月,他身经百战、九死一生,立下赫赫战功;和平年代,他复员回乡,深藏功与名,奋勇争先战斗在家乡建设第一线。他就是新田县百岁老兵胡芳远,一位一辈子听党话、跟党走的老革命。
百岁老兵胡芳远
舍身忘死的战斗英雄
胡芳远,1922年1月出生,今年100岁,“黑山”战斗、衡宝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抗美援朝……他参加大小战斗无数,近10年从军生涯,两度战场受伤,回望那段烽火岁月,胡芳远从枪林弹雨中走来,历经了血与火的淬炼,书写了不朽的传奇。
1947年,胡芳远被国民党抓壮丁,因不满国民党在“战场反戈”,9月正式参加人民解放军。投身参加辽沈战役,勇敢战斗,活捉东北剿总副司令范汉杰,立大功一次;在平津战疫、衡宝战疫以及广西剿匪等战斗中,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解放后,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美帝国是现代化武器,我们是小米加步枪,虽然他们武器比我们好,但我们不怕美帝国,因为美帝国钢多气少,我们钢少气多,他们敢来,我们就敢跟他们拼”,最让胡芳远难忘的还是抗美援朝出国作战。
胡芳远部队时照片
说起抗美援朝的经历,胡芳远十分激动,对入朝作战的每个细节更是记得清清楚楚。“我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经历了六次鬼门关,荣获国际勋章。记得最危险的一次,敌人向我们发起进攻,飞机猛烈地狂轰滥炸,各种炮弹,像雨一样落在我们面前,我们奋勇对抗,瞄准敌人狠狠地打,发起了一次、二次、三次……猛烈进攻,敌人被我们打得狼狈不堪、落花流水……”。在战斗中,胡芳远一次次冲锋陷阵,死里逃生,后不幸被炮弹弹片击中,左眼失明,耳朵震聋,身负重伤回国,被评为“六级荣誉军人”。
胡芳远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安危,一心追求为党为国家多做贡献,“舍生忘死不畏缩,残体废志犹坚”这就是他军旅生涯的真实写照。
埋头苦干的劳动模范
胡芳远出生在贫苦的农民家庭,在党的教育和培养下,逐渐成长为一名自觉的革命战士、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不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胡芳远始终满怀激情,坚定不移跟党走,为革命冲锋陷阵、任劳任怨,为经济建设攻坚克难、默默奉献。
胡芳远时刻关心国家大事
重伤康复后胡芳远在解放军荣军学校进修学习三年,1956年4月转业回到新田县任财会辅导员,他始终以军人守则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参加工作三十四年,为祖国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因工作出色,胡芳远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还荣获国家农业部的表彰,生平事迹被收录新田县《舂陵俊杰》史册。
胡芳远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他把一生的革命经历写成了《英雄岁月》纪实作品,真实记录了他激情燃烧的革命岁月,轰轰烈烈的工作岁月。在他的身上彰显了一代老兵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英雄本色。他还时常教育子女要坚持不忘初心,努力工作,为党和国家做贡献。要牢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刻进骨髓的三代军魂
“我的儿子是退役军人,孙子也是退役军人,我这个大家庭到现在一共出了9名军人。我还有两个重孙,也希望这两个娃娃能够当兵!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说起自己从军的孩子们,胡芳远的脸上满是骄傲。
胡芳远一家三代军人
胡芳远的儿子胡举纯,从小听着父亲革命故事长大,向往军营。1974年12月,胡举纯如愿当上了一名解放军,在东北某军区服役,四年的军旅生涯让他记忆犹新。1977年参加唐山大地震抗灾任务,1979年退伍回乡,先后担任民兵营长、村支书,多次并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在平凡的工作中,坚持不忘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都说当兵能改变人,这一点胡芳远的孙子胡志强感触最深。胡志强从小就听爷爷和父亲讲在部队的故事,对部队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向往。2002年12月,胡志强从被父母宠着、哄着的孩子,成长为一名的光荣的战士。当兵十三年,胡志强从一个瘦弱的小孩锻炼成身强体壮的“型男”,从新兵连的“后进兵”摇身一变成为连队的“全能标兵”。他先后在部队当任炮兵二炮手、班长、司务长,因训练刻苦,当上了连队实战化训练的示范兵和学习条令标兵,荣获四次优秀士兵,两次营嘉奖,一次三等功,一次优秀党员的好佳绩,2015年因病退休。
胡芳远为入伍新兵讲述百年党史
谈起让孩子们当兵的初衷,胡芳远感慨,“那时候,只想让孩子们到部队锻炼一下,开开眼界,没成想部队这个大熔炉把孩子们都培养得很出息。党的恩情比海深,倾海难报党深恩!”
“明月照海显澎湃,忠心报国世代传”,在这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没有莫测高深的文化,但他们用至情至性的真诚,践行着自己的理想信念,以忠诚奉献的行动,传播着爱国拥军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