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新闻网讯 (记者 阳华荣)
“我们家阳佳大学时读的是长沙学院,这次考上云南大学硕士研究生,一战上岸。”村民阳海龙兴奋地告诉记者,阳佳在家排行老二,一个姐姐已大学毕业在广东省一家医疗机构就业,弟弟也上完了大专。
在阳佳之前,当地还有阳建凤在天津大学攻读硕士,阳刚硕士毕业后为国效力。
今年高考,有两个家庭的孩子分别被新疆医科大学和湖南科技学院录取。
截至目前,该自然村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达二十余人。
一个小小的村庄,培养出这么多硕士和大学生,到底有什么秘诀?
家有黄金用斗量
不如送子进学堂
这得益于“家有黄金用斗量,不如送子进学堂"的祖训,激励后人努力学习,以知识改变命运。
大光背是冷水滩区杨村甸乡陡角头村下辖的一个自然村,背倚四明山,湘江一级支流石溪江环村而过。该村现有87户380余人,人均耕地不足5分,自然条件较差。
该自然村有良好家风传承,不畏艰难,迎难而上,特别是阳刚的父亲曾是孤儿,少年时家里一无所有,寄住在村里一位好心人家里直至成年,阳刚母亲残疾,他在这种家庭环境下考上了双一流大学,本科毕业后又考进中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如今在南京某研究所工作实现人生梦想。
在这种好传统、好风气的熏陶下,近年来,该自然村学子不断有人考上985、211大学本科及硕士研究生。
大光背,这个偏远小山村,已悄然成为学风盛行的教育“丰产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