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新闻网讯(通讯员 冷轩)“受到处分以后,我一度很迷茫,觉得很丢脸!组织的关爱让我重拾信心。”日前,在冷水滩区黄阳司镇天里坪村的百亩橙园,果农们穿梭其中,采摘装框。热火朝天的橙园里,天里坪村乡村振兴专干罗某一边向前来回访的纪检监察干部介绍自己的工作近况,一边难掩感激。
罗某过去曾担任天里坪村村支书,后因酒驾被撤销党内职务。背上思想包袱的他,曾一度陷入迷茫,但由于罗某工作能力突出,群众口碑好,经镇党委研究,决定聘请其为村乡村振兴专干。事实上,像罗某这样的干部并非个例,他们因自身原因受到了不同形态的党纪政务处分,但仍然是干事创业的重要力量。
怎样帮助“罗某们”重拾干劲?近年来,冷水滩区纪委监委把开展受处分人员回访教育工作作为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的重要举措,制定“回访套餐”,加强对受处分人员的教育管理和关心激励,激励受处分党员干部“有畏”更“有为”。该区纪委监委按照“谁处分谁负责”和干部管理权限,确定回访教育实施主体,一一明确回访教育的人员范围、内容、程序、方式等,要求委机关各纪检监察室、各乡镇街道纪(工)委和各派驻纪检监察组紧盯回访教育全过程。在回访前认真“把脉”,通过重新翻阅案卷、向受处分人所在单位党委(党组)了解情况等,全面掌握回访教育对象受处分后的精神状态、生活情况、工作表现等。在回访中跟进“治疗”,针对不同对象的性格特点、处分类型,因人施策、对症下药,量身定做回访提纲,确保回访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取得良好的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