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猛恒)近年来,祁阳市坚持把建强乡村“头雁”队伍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择优选、精心育、放手用,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拓线拓面选拔。将优秀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种养大户、田秀才、土专家、乡贤等纳入村党组织书记推荐选拔范围,同时,注重知识化、年轻化等结构优化,一大批敢担当、愿干事、能干事的优秀人员进入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目前,该市“头雁”队伍平均年龄43.5岁,比上届下降3.5岁,大专及以上学历占56.8%,比上届提高26.3%。其中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本土返乡大学生、本地退役军人分别占比18.2%、16.1%、16.9%、8.3%,人选来源渠道更加广泛。
用心用情培育。建立“1+N”导师帮带制,培养带动一批党建高手、业务好手和致富能手。在做好常态化、全覆盖轮训中,祁阳市注重因材施教、精准浇灌,坚持每年开展培训需求调研,针对“示范村”“后进村”党组织书记等不同受训群体,有针对性地设置党性课、理论课、本领课、廉政课,通过域内和外出培训、课堂和现场培训、分散和集中培训“三个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实现乡村振兴主题培训全覆盖。出台《村社党组织书记管理办法》,年内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对村党组织书记开展两轮逐个谈心谈话,重点了解村“两委”干部人选的能力素质、群众基础和身体条件以及村发展情况,综合研判,对不合格不称职的5名村党组织书记进行了调整。
放手放权使用。开展“三创三强”活动,开出一系列奖励清单,激励引导村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担当作为,营造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举办“练兵比武”,每年组织开展村社党组织书记“擂台比武”活动,参加活动300余人,评选乡村振兴担当作为十佳党组织书记。深入推进村干部待遇“基本报酬+绩效+村集体经济收益奖励”的“三增”机制,多渠道逐年提高村干部报酬,确保“一肩挑”书记年平均报酬不少于3.8万元;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定向选取乡镇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力度和五方面人员择优选拔进乡镇领导班子力度,充分调动村社党组织书记的积极性主动性;将业绩突出的村社党组织书记列为“两优一先”表彰对象,优先推荐为“两代表一委员”。近三年来,全市共65名村社党组织书记获得市级“两优一先”表彰,59名担任市级以上“两代表一委员”,1名通过“比选”进入镇领导班子担任副镇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