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发布
新闻网微博
今日永州
新闻网手机版
逾九成落马省管干部染指这一领域,湖南动作频频毫不手软
0
[来源:湘伴]   [编辑:陈予珂 二审:周艳 三审:唐小莽]    时间:2021-11-11 08:09

湘伴导读

最近,一则消息在招投标行业再次掀起不小波澜。

上周,湖南省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办公室(简称“省专治办”)向纪检监察机关、公安部门和行政监管部门,交办一大批招投标领域案件线索,要求深挖彻查,毫不手软。

相信业内人士对去年首次交办问题线索后,引发的行业震动仍感触深刻:查实问题线索近千条,揪出一批“标王”“陪标专业户”,打掉一批串通投标犯罪团伙,38家企业公开承诺不搞围标串标……

就在大家以为是否要喘口气、歇歇脚了,第二轮的大数据分析悄然完成,问题线索核查已正式启动。

这场已持续了1年多的铁腕整治,究竟给招投标领域带来了怎样的改变和成效——

01

一直以来,工程建设是反腐败重点领域之一,其涉及面广、资金资源密集、权力寻租空间大,变成了领导干部权力不当干预的主渠道,成为围猎与反围猎的主战场。

但由于市场主体多元,违法违规行为隐蔽、暗箱操作,线索难以发现,证据难以锁定,一些违法犯罪人员有恃无恐,“潜规则”大行其道。

近年来,湖南省纪委监委查办的大要案件,几乎都涉及到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域,移送司法机关的省管干部中,90%以上都有过在工程建设项目中收受贿赂并为特定对象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据公开通报,被称为“谭包头”的谭本仲,在担任石门县委书记期间,对工程建设项目私相授受、肆意插手,在其默许、纵容下,与其关系密切的私营企业主在石门县“打牌子”“提篮子”成风,该县工程建设领域围标串标现象突出。2015年至2020年,石门县启动的30余个大型工程建设项目中,谭本仲直接打招呼指定承建方的项目就有22个。

去年被查处的刘和生、龚武生、李荐国3名原市委书记,以及曾佑光、陈泽珲、黄保锦等落马官员,均违规插手干预工程建设,在他们的纵容、默许甚至授意下,他们的亲属朋友蜂拥而至,大肆利用其职权和职务影响力提篮子、打牌子。

从落马领导干部插手干预的情形来看,有的干预招投标,操纵评标、中标结果;有的在设置条件时,大搞“私人订制”,有意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有的给亲属开后门,“定向”参与工程建设,等等。

这些行为不仅破坏市场公平竞争、损害营商环境,而且严重败坏社会风气、污染政治生态。

02

自去年4月,湖南启动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利用信息化技术破解监管难题,剑指招投标领域各种乱象。其中,大数据分析,成为揭开招投标领域“黑箱子”的利器。

我省首次采集了2017年至2019年2万多个招投标项目标段,收集招标人、投标人、招标代理机构、专家评委等多方数据进行比对分析。上亿条数据一碰撞,筛选出大量违法违规问题线索,交办给相关部门,一一核查。

今年,省审计厅牵头继续对2020年1万多个招投标项目标段进行数据采集。

湘伴君了解到,这次数据分析的范围更广、分析模型更优化。新增了对农业和环保领域相关项目的分析、新增了对在建项目关键岗位人员变更情况的分析、新增了投标人抱团现象画像分析,提高了数据分析的精准度。

比如,有企业平均每7天中标一次,涉嫌出借资质投标;有企业投标超过40次,但几乎不中标,涉嫌“专业陪标”;还有多家企业抱团投标数十次,但均未中标,涉嫌组团陪标。

通过这次大数据分析,共发现“陪标专业户”“标王”、抱团围标、评委违规评标、在建项目关键岗位人员违规变更、公职人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违规参与招投标等21类问题一大批案件线索。

省专治办在交办问题线索时,要求相关部门聚焦违规插手干预招投标的领导干部及其亲属和相关人员,“陪标专业户”,职业围标串标团伙,失职渎职的行政监管部门人员等重点对象,深挖彻查,毫不手软。

全省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大数据分析现场。张景珣 摄

03

如果说发现问题线索只是揭开了“盖子”,那么,纪检监察机关、公安部门、行政监管部门全方位、 立体式的打击态势,则是真正起到了震慑作用。

专项整治中,成功侦破了以樊某华等为首的职业团伙串通投标犯罪系列案件(简称8·15系列案),将长期盘踞在我省水利行业的职业围标串标团伙一举肃清。

自2016年以来,樊某华等11个犯罪团伙通过控制多家公司资质,勾结代理公司,收买评标专家,为委托人及自己控制的公司大肆实施水利建设项目围标串标活动,获取巨额非法利益,严重影响了有关地方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

这些犯罪团伙参与招投标不是靠施工建设赚钱,而是靠不法手段中标后转手谋利。团伙内部分工职业化、专业化,熟谙招投标规则及其制度漏洞,与业主方、代理公司、专家、企业形成盘根错节的关系,为“金主”提供专业化服务,打造了一条完整的围标、陪标、卖标、买标的“黑色产业链”。这些“金主”背后往往都有领导干部若隐若现的影子。

省专治办有关负责人告诉湘伴君,8·15系列案带来的启示是,招投标领域问题错综复杂,领导干部插手干预与围标串标等违法犯罪问题相互交织,需要行政监管部门、公安部门、纪检监察机关一起发力,在标前、标中、标后的各个环节加强监管。

以樊某华团伙为例,这些年来所中标项目全部予以转包,说明标后监管没有管住。这也是今年新增项目关键岗位人员变更情况分析的一个重要考量,通过标后的监管,倒逼标前、标中行为的规范,通过招投标市场主体的行为规范,极大压缩领导干部插手干预谋取私利的空间。

针对发现的问题线索,各相关部门加大案件查处力度。今年以来,省纪委监委先后查处了湖南轨道交通控股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武亮,株洲市原副市长顾峰,江永县委原书记周立夫等多名省管领导干部。全省公安系统加大对串通投标犯罪的打击力度,发改、交通、住建、水利等部门加大行政执法力度。

高压态势下,业内人士纷纷反映,围标串标行为得到相当程度的遏制,从业人员有了“怕处”,自我约束的意识更强。从今年大数据分析发现的问题数量也可以看出,同类问题较去年有所减少。

04

查处不是目的,该改得改,有病得治。

严肃查处之后,需要花更大力气的是,如何做好“后半篇文章”,堵塞漏洞、完善制度、理顺体制、加强监管,提升治理水平,不断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的目标。

8·15系列案侦破后,上月,省纪委监委在省水利厅召开了“以案促改”现场交办会,督促水利系统以案为鉴、举一反三,集中3个月时间开展全省水利工程项目招投标市场秩序清理整顿专项行动,提升监管水平,加强对党员干部警示教育,积极创建“清廉机关”。

针对围猎与被围猎,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探索推行行贿人“黑名单”制度,将存在行贿、串通投标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公司和个人,纳入严重失信行为名单公开曝光。目前共通报45家企业、307名个人,并对其依法实施限制参与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活动等联合惩戒措施,使失信主体“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针对领导干部打招呼,开展主案所涉问题线索大起底。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对2018年9月以来,相关公职人员不执行登记报告制度,配合领导干部插手干预工程项目的问题线索进行起底,严查接受领导干部打招呼,违规为其办事的行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和组织处理38人,压缩领导干部任性用权空间。

当然,更重要的是,如何建章立制,压实监管部门责任,形成常态化长效化机制。

在专项整治工作的推动下,我省先后制定了远程异地评标、招标代理机构监管、规范招标事项审批核准等制度规定,填补了20多项制度空白,发改、住建、交通、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职能部门修订完善了一批规章制度。

运用信息化技术,避免人为暗箱操作。推广标后履约人脸识别系统,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今年全省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远程异地评标285宗,是去年同期的5倍,全流程电子化率达98%。

在系统施治、标本兼治下,我省正通过一个行业一个行业的系统治理,以点带面推进清廉建设,不断净化政治生态,朝着“还招投标市场一片清朗天空”的目标坚定迈进。

文|刘燕娟 

相关新闻关键词:染指,落马,湖南,手软,频频,毫不,干部,动作,领域

紧跟一个指挥、使用一本乐谱,才能奏出精彩乐章

指挥和乐谱之于音乐会,是两个关键要素。在一个乐团中,指挥是灵魂人物,没有指挥,演奏就容易混乱不堪。【详情】

湖南新闻    |    2023-09-04

2023年省政府驻外办事处工作座谈会召开

8月30日下午,2023年省政府驻外办事处工作座谈会在长沙召开,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对省政府驻外办事处工作的新要求、新部署。【详情】

湖南新闻    |    2023-09-04

长沙市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首开式举行

1日上午,长沙市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首开式在世界计算·长沙智谷举行,40个重大项目现场集中揭牌、签约或开工。【详情】

湖南新闻    |    2023-09-02

沈晓明:把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引向深入

1日下午,省委书记沈晓明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详情】

湖南新闻    |    2023-09-02

最新更新

零距离网络问政厅

视频新闻

永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