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9月17日讯 (全媒体记者 李琪 通讯员 张春艳 刘冰柔) 暑假刚刚结束,不少同学返回学校,竟发现患上“红眼病”。为什么会患上“红眼病”?如何预防?今日,湖南省疾控中心专家提醒,了解”红眼病”的防治知识,保护自己的眼睛。
一、什么是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红眼病”其实就是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也可称为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主要临床症状为结膜高度充血,常见结膜下出血及角膜上皮点状剥脱,属于我国法定丙类传染病。
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传播方式
主要通过患眼—手—物品—手—健眼、患眼—水—健眼的方式进行传播,前者为家庭、同学、同事之间的传播方式,如接触患者或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生活用品,与患者共用洗脸毛巾、脸盆等,或者接触患者摸过的东西,如门把、生产工具、娱乐玩具等;后者为污水、家庭之间的传播途径。该病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传播很快。
三、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高发季节和主要症状
每年6—9月是集中高发时间,人群普遍易感,常表现为双侧眼部灼热、眼睑红肿、结膜充血等。
眼部灼热:双眼发烫,有烧灼感。水样分泌物增多,眼部易流泪、畏光。
眼睑红肿:轻重不同,所有患者都可发生。其肿胀为浮肿性,不伴红痛,通常数日可消退。
结膜表现:结膜充血水肿,可见到眼睛发红,布满血丝。
角膜表现:多发性多膜上皮剥脱发生率高。发病三小时后角膜上皮即可出现针头大小的血性分泌物,呈散在或排列成条状、片状分布,是引起眼痛、异物感的主要原因。
全身表现:如发热、耳前淋巴结肿大,全身肌肉疼痛。
四、如何预防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养成个人爱眼卫生、勤洗手,不揉眼,分巾、分盆的卫生习惯。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期间,要尽量避免前往人流密集、空气不流通等场所,特别注意接触各类公共物品后要洗手,切忌揉眼、搓脸。
若家中有传染性急性结膜炎患者,其毛巾、脸盆等生活用品应及时进行消毒,不共用毛巾、浴巾、眼部化妆品或个人眼部护理用品。病人洗脸用具严格隔离使用,病人接触使用的物品,用75%酒精擦拭消毒或煮沸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