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李承铉在节目中谈到当全职爸爸的感受,直言:“以前把全职妈妈或者全职爸爸看得太简单了,其实耗费的时间和精力特别多,但从结果来说,看起来像你一天都没有做什么。”他还透露自己曾经抑郁了一年多,看了一堆教育的书,说:“那段时间真的有点崩溃了,看着女儿自己睡的时候就自己哭。”网友直呼:“这样的男人太好了,体会到了戚薇的快乐!”
当今社会,女性放弃事业在家当全职妈妈的不在少数,在人们的观念中仿佛合情合理、本该如此。而当全职爸爸出现的时候,一下子便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引发广泛热议。笔者认为在当下社会,男性当全职爸爸也是可行的,社会应该多点包容心和尊重。
全职爸爸是一种对“男主外、女主内”、夫贵妇荣等传统观念,所导致的社会刻板性别认知和评价体系的对抗和打破。在性别差异的观念下,男人们天然主宰家庭,在经济生产的公共空间更易占据主导地位,妇女却被认为更适合于照顾领域,应当在家庭等私人空间承担更多责任。在此环境中,全职爸爸多少会被嘲讽“吃软饭”,李承铉在节目中也谈到,在家当奶爸这段时间受到过很多非议,承受了很大的精神压力。但我们也可以看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外出挣钱养家,男性选择回归家庭在家带娃。由此可见,李承铉当全职爸爸是一反传统社会对于父亲角色定位的举动,挑战了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男权社会结构和父权家庭体系。
全职爸爸可以让人们更好地尊重和理解“全职妈妈”,有利于构建良好和谐的夫妻关系。长久以来,女性好像天生被赋予“相夫教子”的角色,她们所付出的代价、承受的痛苦很容易被社会选择性忽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常听到一些人说全职妈妈不用工作,在家呆着有什么好抱怨的,不要生在蜜罐里,还不知福。正所谓,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体会到他人的不易。在担任全职爸爸后,李承铉讲出了全职育儿的艰难,在很多人眼里,全职妈妈好像一天只需要带孩子就行了,但其实这是压力很大又很容易崩溃的事情,他自己甚至都到了抑郁的程度,把很多人看不到的全职妈妈的辛苦摊开来给大家看。因此,让丈夫回归家庭体验,分担家务劳役,感同身受地理解母职的重担和辛苦,从而在家庭内部营建平等与尊重的夫妻关系。
全职爸爸让父亲回归家庭亲子教育本位,实现亲子的相互理解与良性互动。现实生活中,许多父亲常常作为家庭教育的“缺席者”,他们往往把陪伴孩子的责任推卸给妻子,与孩子接触、交往的时间微乎其微。而这几年社会上也流露出对家庭教育“阴盛阳衰”“娘炮风”“男子气质缺失”现象的普遍担忧。早在几年前,亲子真人秀电视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一经播出便很快红遍全国, 屡屡获得国内综艺节目的收视冠军。此节目之所以会火爆,根本原因在于它为我们点出了现代中国社会家庭亲子教育中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即中国当下的男人们将过多精力放在了赚钱与对事业成功的追求上,却忽视了甚至是无意于和家庭成员在精神生活层面作沟通,从而无法实现亲子的相互理解与良性互动。因此,全职爸爸又何尝不是一种让父亲角色回归亲子教育的一种实现方式呢?
无论是女性还是男性选择全职育儿,都不应该被贬低、谴责,这只是他们的自由选择。事实上正如李承铉所说,只是做了为人父母应该做的事,在这里不应该有任何的性别划分,无论男女,他们的基础都是新手爸爸/新手妈妈。希望社会都能理解全职育儿家长的辛苦,能有更多人像李承铉一样,懂得站在对方的角度用心去理解、发自真心地去尊重。
文/高东艳 (江苏海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