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发布
新闻网微博
今日永州
新闻网手机版
湖南日报整版报道:千年打卡胜地 喜见幸福流淌
0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陈予珂 二审:于光林 三审:陈立]    时间:2020-12-31 16:07

千年打卡胜地 喜见幸福流淌

——永州脱贫攻坚纪实


  宛如世外桃源的宁远县易地扶贫搬迁点——盘江湾新村。(宁远县易地扶贫搬迁办供图)

  ■ 严万达 罗 毅 廖毅刚 肖 柳 唐继华

  【 前 言 】

  湘江源头,幸福在流淌,愈深愈无声。

  圆梦“十三五”,挥别贫困,擦亮“千年打卡胜地”名片,生活更有尊严,文化自信更有底气。

  奋进“十四五”,永州新起航。奔向星辰大海,打造幸福高地,未来可期。

  仲冬时节,永州之野,绿色绵延,透出春意。

  “日子有奔头,连空气都是甜的。”新年临近,江永县粗石江镇白土村贫困户杨荣华心情舒畅,25亩香柚销售行情不错,可带来纯收入10万多元。他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感谢6年前驻村工作队帮扶种下“摇钱树”。6年来,一场涉及全方位动员、全社会参与的脱贫攻坚战役席卷潇湘大地,“新南门”里换了人间,无数个体和家庭的命运发生了巨变。

  永州市委书记严华说,永州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战略思想和省委关于脱贫攻坚的工作要求,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尽锐出战,奋力攻坚,高质量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千年贫困,一朝挥别。截至目前,全市5个贫困县摘帽、774个贫困村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4689户673539人全面脱贫,剩余未脱贫人口已基本达到脱贫条件。

  冷水滩区将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同步推进,该区上岭桥镇仁山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样板村。 雷中祥 摄

  造血育产业

  湘江源头蓝山,翠色入画,香芋飘香。

  “活干着不累,每天能挣80块钱,哪里找去?”冬闲人不闲,在蓝山县塔峰镇雷家岭村舜水田园综合体,67岁的脱贫户陈太芳在田间忙着采收槟榔芋。凭着土地流转和务工收入,一年下来能挣12000元。

  舜水田园综合体列入了蓝山县供港菜篮子基地,连片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吸纳了包括贫困户在内的200多名村民务工增收。

  小小蔬菜,如星火燎原。蓝山建成3个万亩以上供港外销蔬菜产业带,蔬菜年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25%,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永州把蔬菜产业文章做到极致,目前建有116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占全国近八分之一,蔬菜供港在全省占比连续三年保持95%以上。单打独斗的贫困农户被嵌入蔬菜产业扶贫大链条中,端稳了“产业饭”,活出精气神。

  双牌县竹木产业科技园为附近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双牌县易地扶贫搬迁办供图)

  永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朱洪武介绍,永州全力打造农业强市,以产业扶贫推进农业现代化。做大做强柑橘、蔬菜、油茶、茶叶等全市性主导优势产业,加快“一县一特”产业发展,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实现贫困群体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就业门路。

  前不久,东安舜皇山野生茶入选第八批全国扶贫产品名单,这让65岁的凌贤春非常高兴。凌贤春每年靠采野生茶一项收入就有2万多元,已顺利脱贫。依托茶旅产业,舜皇山贫困发生率已从30.7%降至0.1%以下。

  产业扶贫,让幸福有根,累计带动42.66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占全市已脱贫人口的70%;774个贫困村都有扶贫产业;有143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在498个贫困村建有基地。

  永州现代农业快速崛起,已形成了粮食、生猪2个支柱产业,蔬菜、柑橘、油茶、茶叶、中药材5个百亿产业。2019年,永州市“永州之野”“湘江源”农产品销往大湾区总额达210亿元,美了农业品牌“颜值”,鼓了贫困农民“腰包”。

  永州市零陵区邮亭圩镇太平铺火烧岭安置点美景。(零陵区易地扶贫搬迁办供图)

  搬出新生活

  江华瑶族自治县大圩镇崇江小区安置点,灰墙青瓦,庭院清爽。楼下的扶贫车间是48岁的赵春花致富梦想起航的地方。

  思甜忆苦,困居瑶山的日子历历在目:山高路远,村穷人苦,一年到头难得添件新衣。

  搬不动大山,那就搬下山。大圩镇把最好的地给了安置群众,东冲村、两岔河村等高山村寨的671户2757名贫困群众,全部被迁到崇江小区安置点。紧随其后的,还有生产小马达的扶贫车间。

  “十三五”期间,永州市有81739人走出高山深沟,住进宽敞明亮的新房。遍地开花的扶贫车间,承载了贫困户稳得住、能致富的朴素愿望。

  江华瑶族自治县龙德晟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沱江镇山口铺扶贫车间,建档立卡贫困户杨建花正在忙碌。杨丁香 摄

  挪了穷窝,赵春花每月务工收入约3000元,还能照顾一家老小。她咯咯笑着说,“好日子才刚开始呢!”

  目前,永州共建设就业扶贫车间903个,其中省级示范性车间22家,吸纳就业3.63万人,其中吸纳贫困劳动力1.21万人,年人均增收2.5万元以上。永州扶贫车间数量居全省前列,省级示范性扶贫车间数量及吸纳就业情况均居全省第一。

  安置点里,创业逆袭的故事不断上演。一年前,一场县里举办的创业培训,激发了新田县潮水铺村易地搬迁户谢忠顺的创业梦。如今,他成了村里的能人,创办的电子扶贫车间接纳了100多名搬迁群众。

  安业,还要安心。从山村搬到社区,贫困户如何真正融入新生活?

  宁远县柏家坪镇曙光新村的“荣誉”菜地里,一畦畦萝卜白菜惹人喜爱。村支书钟飞飞介绍,村里特意开辟一块菜园,将好地块奖励给“十星级文明户”,既保留了农耕乡愁,又引领了社区团结和谐新风尚。

  在新田县东升农场包装车间,工人们刚分拣出的彩椒惹人喜爱。 钟伟锋 摄

  好货变“网红”

  12月,恒丰粮油有限公司迎来一个好消息:精心研发的“红薯米”获准免费使用“永州之野”农业公用品牌。

  “‘土疙瘩’也能成增收‘金疙瘩’。”公司总经理彭爱萍兴奋地说,将积极参与消费扶贫,加大线上推广力度,带动更多农民脱贫增收。

  新田县,红薯是当地特色产业。当地政府引进电商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扶持模式,将种植面积扩至8万亩。由于产品附加值不高,效益难以跃升。

  恒丰粮油有限公司增购了烘干机、切片机等加工设备,开发了用红薯制成的新产品“红薯米”,入选湖南省贫困地区优质农产品,还卖到了国外。仅在“大观堡云雾薯”种植基地,就帮助贫困户47户186人,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

  消费扶贫,一头连着贫困群众的钱袋子,另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菜篮子、果盘子。如何实现精准高效对接?

  湘江源头,多年精耕细作,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充足,公示认定扶贫产品800余种。永州探索实施“直播带货+展会促销”等业态模式,全力打破生产、流通、消费瓶颈,激发消费扶贫新动能。

  10月中旬,永州市扶贫产品产销对接会上,商家就地架起手机支架,扎根城区的消费扶贫商城、专区、专柜一同发力,两天线上线下成交金额近2000万元。

  领导干部“播”出自身担当,带动销售扶贫产品5.6亿元。江永县委书记周立夫幽默亲民,两小时售卖夏橙130多万元;新田县副县长刘大兵主打文化牌,促进127户贫困户增收。

  疫情来袭,为爱下单,全市共举办大型产销对接活动40多场次,有效解决沃柑、香芋、香粽、砂糖橘等农副产品滞销问题。

  目前,永州市扶贫产品销售额超过25亿元、数据录入24.2亿元,惠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0多万人。更多“头回客”成为“回头客”,有力增强扶贫产业持续发展和贫困群众增收后劲。同时,祁阳“三好三出”等消费扶贫模式,受到省扶贫办高度肯定。

  宁远县太平镇五里坪渔光互补光伏电站成为当地一个重要的扶贫产业。(宁远县易地扶贫搬迁办供图)

  脱贫不返贫

  每天一大早,宁远县九嶷山瑶族乡和平村19岁的王胜骑着摩托车开往扶贫车间,短短5分车程,连接着幸福生活。

  此前,王胜的父母均患病,自己又没固定收入,一家随时有返贫的风险。驻村帮扶工作队精准监测,及时帮他在扶贫车间找了一份裁工,每月收入2600元左右。

  如今,王胜一家收入趋向稳定,从“蓝色”的巩固提升户恢复为“绿色”的稳定脱贫户。

  永州探索推行分类管理、分色预警做法,将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分为“深度贫困户、易返贫户、巩固提升户、稳定脱贫户”四大类,分别按红、黄、蓝、绿“四色”预警,并实行“一年一识别、一年一调整”动态管理,持续巩固脱贫成果。

  小康路上不落一户、不丢一人!

  永州用行动兑现庄严承诺:永州市委主要领导率领1万名党员干部深入贫困村、非贫困村,开展“回头看、回头查、回头改”,补齐脱贫攻坚短板,推进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六个全覆盖”工作。

  截至今年11月底,全市纳入监测范围的脱贫不稳定户共1.52万人,边缘易致贫户共1.03万人,均获得重点帮扶,完全消除致贫返贫风险。

  永州在全省率先探索接续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无缝对接问题。今年9月以来,永州市组织系统安排万余名党员干部,对全市3301个村(社区)开展全覆盖调研,列清单、补短板、出对策,实现问题动态清零。

  乡村振兴大幕拉开,乡村生态旅游风生水起,永州“千年打卡胜地”这一文生旅品牌深入人心。

  蓝山云冰山,南国雪乡,粤港澳游客云集,赏冰挂、观云海,带动浆洞瑶族乡200余人吃上旅游饭。遥望漫山冰凌,在景区打扫卫生的贫困户韦花艳脱口而出,“瑞雪兆丰年啊!”

  “新南门”里,接续奋斗,一个个贫困堡垒被攻克,步入最大的“丰收年”!

相关新闻关键词:整版,湖南日报,打卡,湖南,胜地,流淌,千年,报道,幸福,日报

千年打卡胜地 | “赶”出来的美好生活

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一,是瑶族人的赶鸟节。说起瑶胞的这个节日,最为尤盛的当属江永县松柏瑶族乡的“赶鸟节”。【详情】

生活福地    |    2021-03-09

千年打卡胜地 | 永州传统小吃集锦

在我国数千年的饮食文化中,“小吃”有一席之地。据考证,中国小吃大致产生于汉、唐时代,因当时农业的发展和中外交流的频繁【详情】

生活福地    |    2021-02-06

2020年永州市办好重点民生实事工作综述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令人难忘的一年。我市坚持人民至上,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办好民生实事,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持续提升。【详情】

生活福地    |    2020-12-31

千年打卡胜地 | 这就是活龙井!

都说南有柳子街,北有活龙井。在这里,我发现,真正打动人心的美都是有根的!【详情】

生活福地    |    2020-12-31

最新更新

零距离网络问政厅

视频新闻

永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