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发布
新闻网微博
今日永州
新闻网手机版
陶铸:心底无私天地宽
0
[来源:永州日报]   [作者:唐斌 刘志军]    [编辑:彭珍琳 二审:周艳 三审:陈立]    时间:2021-03-24 08:38

  永州日报记者 唐斌 通讯员 刘志军

1564510_chenchao_1616503168834.jpg

  陶铸

  3月12日,记者走进祁阳县浯溪公园,迎面看到主干道尽头立有一尊青铜像,基座上刻着“陶铸同志”四个大字。他身穿翻领大衣,一手抚膝,一手握着鸭舌帽,两眼有神,表情凝重。铜像前,游人不觉为之驻足,纷纷合影留念。

  “陶铸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军队卓越的政治工作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他一生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人民群众熟悉和爱戴的革命先辈。”讲解员杨次君一路引导记者,并滔滔不绝地讲起了关于陶铸的故事。

  陶铸,原名陶际华,1908年1月16日出生于祁阳县石洞源陶家湾村一个贫困的知识分子家庭。1918年7月15日,陶铸父亲陶铁铮因参加武昌起义被县政府以“通匪”的罪名杀害,10岁的陶铸因此辍学。“童年的欢乐随之而去,生活的艰辛迎面而来,年幼的陶铸与兄长陶耐存不得不以背杉树、卖柴为生,即使生活如此艰苦,陶铸在辛劳之余,仍然坚持苦读传统名著,积极上进。”杨次君介绍,血泪的家史、艰苦的生活促使陶铸发愤图强,也为陶铸未来投身革命埋下了伏笔。

  1921年3月,陶铸跟随同族外出在湖北武汉、安徽芜湖等地的木行当学徒,稍有空闲就读书、看报和练字,知识和才华大有长进。1926年4月陶铸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他不平凡的革命生涯。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陶铸先由党组织分配到武汉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从事宣传工作,开赴北伐前线。

  随后转到叶挺指挥下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二十四师七十一团二营任副官。8月1日凌晨,南昌起义爆发。陶铸和连指导员萧克右手高举驳壳枪,颈上系着鲜红的红领带,左臂扎上白毛巾,一马当先,率领特务连和一个排的战士,分左右两翼,包抄敌第六军五十七团团部,在二营的机枪掩护下,一举占领匡庐中学。

  革命的道路总要经历各种曲折,1933年3月,正当陶铸领导的闽东北各县游击斗争广泛开展,革命武装力量不断壮大的时候,陶铸被中共中央局调往上海另行分配工作。同年5月,由于叛徒出卖,不幸在上海被捕,关押在南京国民党宪兵司令部看守所,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并判无期徒刑。“艰难困苦挡不住陶铸一心向党的决心,在狱中陶铸备受折磨却处之泰然,他在团结和鼓舞狱中战友坚持斗争的同时,坚持学习外文。”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陶铸经组织营救出狱,被派往武汉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长。

  1965年1月,陶铸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1966年5月后,陶铸同志相继担任中共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兼中央宣传部部长。1966年8月,陶铸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在“文革”中,他坚持原则,刚直不阿,努力保护老干部、党外人士和受害群众,贯彻执行“抓革命、促生产”的方针,勉力维持全国工农业生产的运转和交通运输的通畅。为此,他于1967年1月遭到江青、陈伯达等人的陷害和打击,但他始终正气凛然,至死不屈服于淫威,留下了“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千古名句。1969年11月30日,陶铸在合肥含冤病逝。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他平反昭雪。

  在讲解中来到陶铸纪念馆,大门前是一面巨大的石刻墙,上面正刻着陶铸的散文《松树的风格》。1959年,陶铸从广东北部英德沿北江的一个支流开车沿连江而上,准备到连江县调研。途中所见松树千姿百态,浮想联翩,引发一系列的感想,于是写下《松树的风格》一文,于1959年2月28日发表在人民日报。“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文章通过对松树的生长习性和生活中松树的用途的描写,歌颂了松树的精神,以及拥有松树这种精神的人的高风亮节,表达了老革命家对青年人,对革命事业发展的良好愿望。

  在纪念馆大厅正面立有一尊陶铸的青铜头像,头像基座正面刻着陶铸1969年去世前不久写给妻子《赠曾志》中的诗句“心底无私天地宽”。结合诗句的写作背景,正是陶铸同志宽广胸怀的表达,也是他无私灵魂的写照,更是用行动述说他一生向党永不悔。

相关新闻关键词:心底无私天地宽,无私,心底,天地

张露萍:石榴如烈火 丹心映山川

她曾是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流行歌曲《干一场》的指挥,为党的情报工作带领7人党支部战斗在敌人的心脏,建立了“红色电台”【详情】

那些年·他们正年轻    |    2021-07-23

陈为人:用生命守护党的“一号机密”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20世纪20年代,一股研究学习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经验的热潮在我国蔚然兴起【详情】

那些年·他们正年轻    |    2021-06-04

那些年,他们正年轻|李启汉:早期工人运动领袖

李启汉,1898年3月28日出生于江华瑶族自治县码市镇朝阳村。1911年至1914年,李启汉在县立高等小学读书。【详情】

那些年·他们正年轻    |    2021-05-28

刘东轩:“要杀就杀,不答复条件决不复工!”

刘东轩,又名刘东生,1899年11月7日出生于衡山县白果一个贫苦农民家庭。9岁入私塾,后读刘氏宗祠族学,学习十分用功。【详情】

那些年·他们正年轻    |    2021-05-24

那些年,他们正年轻|李达:中共一大的主要召集人

在中国共产党的创立过程中,李达作出了独特的重要贡献,在党的一大上被推举为中央局成员,负责宣传工作【详情】

那些年·他们正年轻    |    2021-05-21

那些年,他们正年轻|王文:发动工农,翻身闹革命

4月25日上午,记者登上凤凰山,来到王文烈士墓前。坟墓周边绿竹环绕,上面翠柏苍苍,让人肃然起敬。【详情】

那些年·他们正年轻    |    2021-05-17

最新更新

零距离网络问政厅

视频新闻

永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