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欢 何浠辰)道县充分利用季节性闲置育秧大棚资源,因地制宜种植食用菌,不仅实现了“一棚多用”,也带动附近群众就近就业增收。
永州新闻网讯(通讯员在道县白马渡镇东山村的智慧水稻育秧工厂,一排排大棚整齐排列,大棚内机械轰鸣,数10名工人分工协作,铺膜、搬运、脱袋、打孔、摆放菌棒,一根根菌棒经过机器打孔后被工人们整齐地码放在培养薄膜上。今年,育秧工厂的大棚在晾晒完秋谷后,利用大棚的空闲时段和智能控温控湿的优势,采用塑料袋地栽技术种植高品质云耳,让“闲置棚”变身“致富棚”。
湖南山冲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邓海勇:“现在种下,一个月左右就可以开始采摘了,采摘期到明年3月份,用完的菌棒,还可以用来做明年早稻育秧的基质,这样我们的大棚基本全年不空,利用率非常高。”
云耳也叫黑木耳,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菌,它的生长周期短、采收期长,容易管理,一个菌棒可采摘干木耳1两左右,根据市场价,每斤干木耳价格在35—50元不等,有效提高了闲置大棚的经济效益。
湖南山冲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邓海勇:“我们一起有25个大棚,每个棚能种两万个菌棒,可以生产出70000余斤干木耳,产值能有200余万元。”
同时,黑木耳种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种植、采收、晾晒都需要大量人工,能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东山村村民欧阳元秀:“我们村里面现在有一二十人在这大棚里面做事,老板对我们非常好,离家很近,可以照得到屋里的事情(也可以照管得到),工资老板每天发工资一百块钱,很讲信用。”
目前,智慧水稻育秧工厂通过“一棚多用”的模式,为村集体带来近50万的经济收入,同时在全年任意时段可为周边村民群众提供200余次就近务工岗位,让广大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