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新闻网讯(通讯员 陈学华 姜雅兰)产业兴则乡村兴,近年来,东安县水岭乡三合村村民陈松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肉牛养殖,实现了在家门口增收致富。
今年44岁的陈松,早在上世纪末就南下闯荡,2008年,他在深圳开办了自己的工厂,并经营得日益红火。2016年,陈松回到家乡,看着家乡的优质生态资源,决定把投资养牛作为自己事业的新领域,通过发展肉牛产业为乡村带来新的发展道路。
“我们充分利用当地群众收割玉米后的秸秆、稻草,结合当地的一些制药工厂的药渣、啤酒厂的酒糟、豆腐作坊的豆腐渣等废料,经过特殊的配方,配制出来的饲料,绿色环保,养殖出来的牛,肉质细嫩,不仅有效地解决了秸秆和废料处理问题,还能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养殖效益。”陈松表示。
而今,陈松将自己的牛场发展到常年存栏500头、常年出栏200头的规模,年产值达4000万元。在壮大自己事业的同时,他努力使玉米秸秆、豆腐作坊日常生产产生的废料等废弃物成为村民的宝贵资源,还带动了周边70余名村民增收和就业。
东安县鑫辉家庭农场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刘军微笑着说:“我在这里来了七八年,主要是负责这个牛场,给牛看病、配种,我的工资大约有四五千块钱一个月,比外面打工强多了。”
陈松以肉牛产业为发力点,通过积极参与外贸出口和自繁自养自销肉牛的方式,努力扩大养牛规模并提升产品品质,为当地消费者提供优质的牛系列产品。
几年来,陈松先后投资3000万元,建起了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的标准牛舍,通过引进优良肉牛品种和自繁自养,形成了从繁殖、饲养到屠宰出售的一条龙经营模式。自建场以来,每年为村里解决劳动力就业8人,带动村民增加收入2.4万元。
陈松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采用全自动机械化养殖,全力打造自繁自养、销售加工一条龙产业链,带动周边村民共同走上致富道路,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近年来,水岭乡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瞄定“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目标,围绕“一村一品”核心,依托水岭现有资源禀赋,把发展壮大肉牛产业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紧密结合起来,全面推进肉牛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目前,该乡已发展规模养殖户6家,肉牛养殖量达3400头,肉牛养殖年产值达6000万元。目前,全乡种植玉米6000亩、牧草500亩,成立肉牛产业链企业、专业合作社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