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发布
新闻网微博
今日永州
新闻网手机版
乡村新故事 | 坪源村:把好风景变成好“钱”景
0
[来源:永州日报]   [作者:刘毅 彭华 李秋妃]    [编辑:于光林 二审:周艳 三审:唐小莽]    时间:2022-05-07 08:25

永州日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刘毅 通讯员 彭华 李秋妃

“品山水品生活品人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4月12日,骄阳似火,记者来到蓝山县湘江源瑶族乡坪源村,被村口石桥两旁充满诗意的对联吸引住。沿着村道一路前行,一幅幅富有乡村瑶族气息的手绘墙画,一个个蕴含瑶族长鼓特色的太阳能路灯,一幢幢美丽的小洋房,绘就了一幅美丽的乡村振兴田园图。

湘江源瑶族乡坪源村位于蓝山县西南山区,距离县城24公里,平均海拔高达700余米,是典型的散居瑶族山村,境内山林资源丰富,与湘江源头仅一谷之隔。

继续向湘江大峡谷前行,只见10余名工人肩挑手抬,将一担担鹅卵石和一块块条石沿花下小径铺陈开来,一条弯弯曲曲的生态观光游道初现雏形。坪源村电站技工吕隆阳正在进行渠道看护。

“以前村里到处是泥洼路,大家住竹房和泥房,条件非常艰苦。很多村民住在山上,下山十分不便,还要面临山体滑坡的危险。”今年60岁的吕隆阳是坪源村村民,1986年曾任坪源村支部书记。

那时候大家是怎么想的?

“常年待在山里不是办法,那时想着必须走出去。1993年我带着村里6名青年到广东省中山市港口镇一家电器厂打工,每个月能挣600块钱,这在当时可了不得。后来大家纷纷效仿,村里大多数青壮年都跑去外地打工,有干餐饮的、有摆摊设点的,总之哪样赚钱就干哪样,都说比待在村里强。”吕隆阳回忆。

想要改变现状,有什么好路子?

“可以利用坪源村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带动全村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经过一番考察和论证,最终聚焦旅游产业发展方向。2011年,坪源村依托万亩野生杜鹃资源,在政府的帮扶下引进了专业旅游开发公司,通过“公司+贫困群众+土地流转+分红”抱团发展的模式开启了乡村旅游,在湘江大峡谷大面积连片种植了樱花、红枫、黑松等观赏树种,打造超过连绵5公里的红枫、樱花观赏带。如今,每到观赏季,来往的游客络绎不绝,还带动本地民宿、瑶家乐产业发展,并拓宽了土鸡、腊肉、猕猴桃等优质土特产销售渠道,村民不仅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还吃上了旅游饭。

坪源村发展旅游产业前后变化如何?

吕隆阳扳着手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发展旅游产业前,村里很多人都外出打工赚钱养家糊口,家里的田地都长满荒草,村里的卫生环境也比较差。开发旅游产业后,村道拓宽了,亮化工程完善了,乡风文化提升了,村民整体素质提高了。此外,旅游公司还以每年每亩田500元的价格进行租赁,并聘请女村民除草,男村民抬树、修桥等,工钱每天有150至220元呢。如今,村民们背靠景区就近务工,一年下来光是土地租金和务工收入就有200多万元,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真正把好风景变成了好‘钱’景!”谈及未来,眼前黝黑的吕隆阳双眼放光,满怀期待。“希望咱村旅游产业越做越好,明年我想把两个儿子从外地喊回来,再开个农家乐,以本村特色美食招待八方来客,乘着村里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东风,致富奔小康。”

“珊珊,欢迎你们,今晚住我家,土鸡土鸭管够,明天我带你们去大峡谷赏樱花。”记者和驻坪源村工作队长兼第一书记陈延勇路过村民江玉英家,看到她正招待远道而来的朋友。今年37岁的江玉英是坪源村村民,家里3口人,2014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脱贫。2019年凭借扶贫小额信贷政策贷款5万元,与朋友合伙在县城开了一家卫浴店,当年纯收入达到7万元。“以前村里到处是泥巴路,朋友开车过来就像‘过山车’似的上下来回颠簸,如今人居环境和硬件设施越来越好,村民们自发清理楼前垃圾,路不拾遗。由于扶贫政策落实落细,我家日子也越过越好,之前的毛坯房,如今变成双层小洋楼。2020年我当选村妇女主任,趁年轻,有冲劲,我想为村民多做实事好事。随着村里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今年我想开一间民宿,并售卖生态土鸡、瑶山腊肉、山林竹笋等招牌美食,希望日子比蜜甜。”说起这些,江玉英咯咯地笑个不停。

坪源村自发展旅游产业以来,品牌影响力如何,对村里发展有何促进?

“事实证明,坪源村走旅游产业发展的路子是完全正确的。”对驻村工作队来说,以产业带动村里全面发展已是共识。队长陈延勇和两名队员始终牢记“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坚定走产业发展之路。“坪源村位于湘江源头,有远近闻名的三分石、粪箕窝、打乱碗、白米下锅瀑布等乡村旅游景点,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生态资源条件。近年来,先后完成村道加宽、白改黑工程、村道硬化,亮化工程、光伏发电和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环境整洁、庭院美化,村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陈延勇介绍道。

2021年,坪源村全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5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13500元,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省级民族乡村振兴示范村。

如何擦亮乡村生态旅游这张名片,以旅游产业推动全村经济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一步我们将挖掘全村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如香龙、瑶歌传唱、长鼓舞、文狮舞等,并建设村级旅游接待中心,倾力打造坪源生态旅游招牌,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打卡,促进村民增收。”谈及未来,坪源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吕珍明充满信心。

相关新闻关键词:乡村,变成,风景,故事

乡村新故事 | 江洲:“零产业”村的逆袭

江洲村有304户1206人,耕地960亩,山林10729亩,是三面环山的丘陵地区,是前往龙凼生态旅游、白果市高山避暑旅游、红军烈士陵园的必经之地,区位优势明显,自然资源禀赋优越。【详情】

乡村新故事    |    2022-05-14

乡村新故事 | 马坪村:"美景+人文"乡村魅力尽绽

每逢周末或是节假日,东安县鹿马桥镇马坪村便热闹起来,来自东安及周边地区的游人穿梭阡陌间,品味乡村的别致韵味,惬意地享受着美丽休闲乡村独有的“慢生活”“土味道”。【详情】

乡村新故事    |    2022-05-10

乡村新故事 | 勾蓝瑶村:擦亮旅游“新名片”

随着夜幕的降临,小桥、老街、古民居串联成珠。夜幕下的勾蓝瑶村,风情万种,魅力四射。【详情】

乡村新故事    |    2022-04-29

乡村新故事 | 深耕脚下田 端牢手中碗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把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摆在首要位置,目的就是把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稳更牢,饭碗主要装中国粮。【详情】

乡村新故事    |    2022-04-20

最新更新

零距离网络问政厅

视频新闻

永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