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发布
新闻网微博
今日永州
新闻网手机版
乡村新故事 | 江洲:“零产业”村的逆袭
0
[来源:永州日报]   [编辑:盘紫艳 二审:于光林 三审:唐小莽]    时间:2022-05-14 12:31

永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林 郭磊 通讯员 刘福华

锄草、修枝、杀虫、施肥,4月26日,金洞管理区凤凰乡江洲村支部书记张峻荣正在四季果园里进行田间管理。

“村民富不富,关键靠产业带动。有了产业,村民致富心里就有了底!”面对记者采访,张峻荣回答非常肯定。

江洲村有304户1206人,耕地960亩,山林10729亩,是三面环山的丘陵地区,是前往龙凼生态旅游、白果市高山避暑旅游、红军烈士陵园的必经之地,区位优势明显,自然资源禀赋优越。

但就是这样一个条件非常好的村子,长期以来,村党组织涣散,更谈不上有什么产业,是名副其实的“空壳村”“零产业”村,用“捧着金饭碗讨饭吃”来形容也不为过。

自2017年张峻荣当选村支部书记以后,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档立卡贫困户71户260人全部脱贫,累计获得基层党建、脱贫攻坚、人居环境、乡风文明、年终考核等奖项15项,2021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5.4万元,还成为了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点。

“零产业”村逆袭的背后,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

“最大的梦想就是为村里办实事”

1967年出生的张峻荣,是土生土长的江洲村人。家里有9口人,其中兄弟姐妹有6人。因为家庭贫困,张峻荣读了初中就辍学了。

“那时候我对当村干部和当兵比较向往。由于家庭原因,当兵没当成,当村干部成了我最大的梦想。”年少梦想的种子一直埋在张峻荣心里,等待着有一天实现。

辍学后,张峻荣在家务农,先后种过水稻、甘蔗、香芋、西瓜,养过猪,承包过鱼塘。但凡农村里的活,他都干过。

由于勤奋,张峻荣每年的收入有七八千元,“在当时村里,收入算是比较高的。”

1993年,时年26岁的张峻荣创办了江洲村第一个养猪场。这在当时来说,不算一件小事。村民们不知道这个年轻小伙到底在折腾啥。张峻荣只顾着埋头苦干,也懒得回应村里的“闲言碎语”,因为他心里明白“燕雀安知鸿鹄之志”。1994年,张峻荣担任了村里团支部书记。1996年,张峻荣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97年张峻荣转身从事建筑行业,开始和钢筋、水泥、砖头打交道。2003年他到广西承包工地,当上了包工头,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2005年辗转广东继续从事建筑行业,2008年还考取了广东省建设厅的中级施工证。

“每年过年时候回家,看到村里山还是那么青,水还是那么绿,但老百姓口袋还不是很鼓,心里很不是滋味。”2010年,张峻荣带着对家乡的梦想,从珠三角地区回到了江洲村,“是时候好好回报家乡了。”

他奔着年少时的梦想,一步一个脚印。第二年,村支部换届,张峻荣担任了村支委。2017年,由村民和党员推选,凭着踏实、勤奋、肯干,张峻荣担任了江洲村支部书记。“想把自己的价值体现出来,想干点实事,帮助老百姓致富。”

“我妻子是反对的,她说村干部工资又不高,还耽误时间,远不如搞建筑赚钱来得多、来得快。我多次做她工作,她才同意。”说起当时的情景,张峻荣记忆犹新。

后来的事也算是给了妻子安慰。在张峻荣的带领下,村里发展越来越好,江洲村连续四年全乡综合考核第一名。

从“零产业”到“年入5.4万元”

担任村支书后,如何践行初心?张峻荣和江洲村村支“两委”班子成员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新官上任三把火。新换届的江洲村村支“两委”班子,带着村民的信赖和期待,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战中的主导作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将特色产业引到村里,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打破江洲村“空壳村”、“零产业”局面,实现产业从无到有的蜕变,村级集体经济逐步壮大。

“发展什么样的产业?”经过考察,江洲村最终选择发展种植和养殖。

原产自贵州的蜂糖李,皮脆,个大,肉呈金黄色且细腻,甜如蜂蜜,甜度达22%以上,被誉为“李子之王”、“李中茅台”。

2018年,张峻荣将蜂糖李引进村里,买了3万多株树苗,分给贫困户种植。

“目前村里已种植120余亩,每亩最高产量达2000余斤,每斤市场价35元以上,最高可卖到50多元。”张峻荣介绍说,这种水果属于高档水果,根本不需要到市场上卖,在抖音、朋友圈等平台卖售价更高。

紫秋葡萄,原产湖南怀化,是南方最好的酿酒葡萄,其品质之优,产量之高,品种之丰富,在中国刺葡萄家族中当属魁首。

“2018年,我带头种了10余亩紫秋葡萄,每年收入有6万余元。”在张峻荣的四季果园里,记者看到,紫秋葡萄正值花期。旁边的枇杷地里,枇杷枝头已经做了包袋工艺。“可以防虫、防病、上色,产量更高。”

紫秋葡萄、大五星枇杷、黄金贡柚、红心柚、黄桃、杨梅、冰糖橙......张峻荣投资30万元建设的50亩四季果园基地,共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100余人,实现了“季季有果”。“四季果园收入达8万余元,今年形势更好,结果更多,丰收在望,预计收入可达20万元左右。”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村支部书记张峻荣的带领下,江洲村牢固树立“党建+”理念,推动党建与各项工作深度融合,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村里多名党员在种植、养殖等行业中出类拔萃。

江洲村积极探索“支部引领+合作社+产业基地+农户”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采取“支部带头、村民自愿、财政配套”方式,筹集资金20余万元,种植蜂糖李110余亩,村专业合作社负责管理经营,辐射带动贫困户253人增收脱贫。

在做强做大村主导产业蜂糖李种植基地的同时,江洲村还按照“户户有产业,人人有增收”的要求,成立了利荣专业种养合作社,鼓励村民发展种植黄桃、大五星琵琶、黄金贡柚、葡萄等果林50余亩,种植桂花、樟树、楠木等苗木800余亩,养殖小龙虾、土鸡以及蜂蜜等土特产。

张峻荣还利用在建筑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优势,在村里成立了江洲劳务公司,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夯实了基础,同时也解决了就业问题。“每年可赚3万元以上。”

“党建+”成为农民增收脱贫的动力引擎。2021年,江洲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4万元。江洲村实现弯道超车,快速摘掉了后进村的帽子。

“一心为了村里的发展。”4月26日正巧是张峻荣55岁生日。踌躇满志的张峻荣,在记事本扉页上写下这样一句话。


相关新闻关键词:江洲,乡村,产业,故事

乡村新故事 | 马坪村:"美景+人文"乡村魅力尽绽

每逢周末或是节假日,东安县鹿马桥镇马坪村便热闹起来,来自东安及周边地区的游人穿梭阡陌间,品味乡村的别致韵味,惬意地享受着美丽休闲乡村独有的“慢生活”“土味道”。【详情】

乡村新故事    |    2022-05-10

乡村新故事 | 坪源村:把好风景变成好“钱”景

湘江源瑶族乡坪源村位于蓝山县西南山区,距离县城24公里,平均海拔高达700余米,是典型的散居瑶族山村,境内山林资源丰富,与湘江源头仅一谷之隔。【详情】

乡村新故事    |    2022-05-07

乡村新故事 | 勾蓝瑶村:擦亮旅游“新名片”

随着夜幕的降临,小桥、老街、古民居串联成珠。夜幕下的勾蓝瑶村,风情万种,魅力四射。【详情】

乡村新故事    |    2022-04-29

乡村新故事 | 深耕脚下田 端牢手中碗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把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摆在首要位置,目的就是把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稳更牢,饭碗主要装中国粮。【详情】

乡村新故事    |    2022-04-20

最新更新

零距离网络问政厅

视频新闻

永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