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仁 左美萍 张丽
张一明,1970年2月出生,在零陵区税务局工作。其妻刘艳华,在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工作,儿子张志宇,在国外做博士后工作。张一明与妻子结婚28年,风风雨雨,夫妻和睦。2022年,张一明的家庭被省文明办评为“湖南省文明家庭”。
“家庭是安全的港湾,家庭幸福是全家人的追求。”张一明、刘艳华夫妻有一个共同的认知,那就是幸福的家庭需要用心来经营,对社会、对家庭都要有很强的责任心,正是因为这个责任心,需要相互体谅,相互帮扶,在家庭中做好表率,在社会上做文明公民,追求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完美统一,用实际行动诠释文明家庭,为创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孝敬老人
张一明在家里排行最小,父母生他时都有40岁了。
“当时,父亲退休了我还没长大。为方便我读书,父亲仍进城返聘工作,为学校敲过钟、为单位守过门,直到我参加工作,这一切都深深刻印在了我的心中。”张一明说,现在经常将父母的恩情故事与妻子和孩子分享。
1991年,张一明的父亲患上了癌症。“父亲辛苦了一辈子,我们要多多关心关照,让他无忧地过好晚年生活。”张一明夫妻心里想。
张一明的母亲2017年不慎摔倒股骨头骨折,2019年、2022年因骨质疏松两次脊椎压缩性骨折,刘艳华为躺在病床的母亲喂饭喂水、洗澡擦身、倒屎倒尿,不嫌脏累。老人常说:“我的儿媳妇比女儿还亲。”
妻子刘艳华也因之曾被评为零陵区“十佳好媳妇”。张一明的儿子也继承了孝顺老人的美德,从小便孝顺懂事,经常陪爷爷奶奶散步、聊家常。出国留学后每逢寒暑假回到家中,都要一一看望家中长辈,让他们不用挂念。
相互鼓励
工作之初,张一明在乡镇税务所工作,一干就是11年,一周才能回来一次,长期和妻子刘艳华两地分居。
家庭的重担由刘艳华一人扛,张一明只有用短短的周末休息日包揽家务,当年由于没有分到住房,张一明夫妇带着孩子先后五次搬家。
“为抚育孩子、照顾老人,她吃了太多太多的苦,直到2000年我调回城内工作才算安定下来。”张一明说。妻子刘艳华从没抱怨,而是鼓励丈夫和孩子好好学习,努力工作,争取早日团聚。
2000年回城后,张一明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倍加刻苦学习、扎实工作、勇挑重担,在日常工作中成绩突出,被提拔为税务局中层骨干,多次受到省、市局嘉奖,获“湖南省优秀国税所长”“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
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让张一明夫妇俩更懂得倍加珍惜,结婚28年来互相理解,互相支持,成为邻里和同事们眼中的“幸福伉俪”。家庭也先后被评为永州市国税系统“学习型家庭”、永州市国税系统“最美清廉家庭”、湖南省税务系统“最美家庭”“文明家庭”。
育子成才
“只有知识会伴随你一生,谁也抢不走。”张一明回想起父亲的教导感慨说。“家庭的良好学风,深深影响了我和我的孩子张志宇;父亲从小就教育张志宇要爱国爱党、尊长孝亲、做一个有理想的人、对国家有用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在家庭的熏陶下,儿子张志宇的“报国梦”从小就根植于心。
2014年,张志宇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2017年获全国第八届“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个人全能金奖,2022年取得麻省理工学院数学博士学位,目前在国外做博士后工作。
“儿子张志宇近期正在国内部分大学做学术访问,准备明年申请并争取能回国工作。”张一明说。把个人的理想抱负同祖国紧密结合在一起,张志宇报效祖国之心从来没有变过。
热心公益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
张一明夫妇俩对邻里亲朋总是主动帮忙,有好东西与邻居分享,邻里乡亲要是想看个病,作为医院护士的刘艳华总热情帮忙张罗,得知邻居家的孩子厌学想辍学,他们便抽出时间为其做心理疏导。
接到抗疫命令后,刘艳华凭着一腔热血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勇敢地投入到一线与病毒搏斗。“每当看到妻子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我既自豪又心疼。”张一明说。
自从知道自己是“熊猫血”后,张一明便成了一名应急献血者,随时待命。他先后参加了10多次义务献血,累计献血量3000cc,获得永州市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
社区志愿服务、精准扶贫工作……都有他们的身影。
“几十年的共同生活,我深切体会到和谐对一个家庭的重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一个家庭只有时刻想到对社会的责任,才能保持持久的生命力。”张一明坚信,只要每个人为幸福努力,家一定会和睦、美满、温馨,社会一定会和睦、美满、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