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新闻网讯(通讯员 唐高翔)
一条条硬化过的路面干净整洁,一台台车辆停放有序,一个个商户摆放整齐,一幅幅创文明城市公益广告格外醒目......这是在零陵区看到的城中村的情景。
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零陵区以文明创建“五大提质行动”、民生微实事、全民卫生日为抓手,“软硬兼施”大力推进城中村改造,各城中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城中村”纷纷变身“城中景”,居民们也切身感受到了创建文明城市带来的成果。
硬件提升美环境
“在这里住了20多年,以前到处都是乱停的车,走路都不方便。现在走出家门,一路畅通,干净整洁,感觉天都变高了,整个人心情也好起来了。”南津渡街道茆江桥社区居民周小云说。
茆江桥社区1、2、3、4组城中村,流动人口众多,基础设施和卫生环境相对薄弱,居住人员素质高低不一,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难度不小。
城中村巷道换“新衣”。茆江桥社区1、2、3、4组及南津渡社区5—12组等城中村的背街小巷的路面都已“白改黑”,变成了漂亮的沥青路面,下雨天再也不会一脚踩进泥水坑了,对原来密如蛛网的电线、网线、有线电视线等进行全面清理。在各背街小巷入口处、村中显著位置都设置了公益广告和创文宣传语,居民们真实享受到了创城带来的成果,纷纷点赞。
城中村村民思想观念固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流动人口数量多,曾是七里店街道麻园社区城中村推进创城工作的障碍。大部分城中村村民还保持着过去的生活习惯,杂物习惯堆放于房前屋后。
如今的麻园社区,城中村的公共区域得到了硬化,昔日的菜园被建设成了停车场,规划了近70个停车位,居民停车更规范更方便。“原来只想着自己的利益,现在看到了区域的实际变化,环境卫生一天天变好,再苦再累也值得。”麻园社区城中村村民刘大丰说。
党群合力齐创建
“以前家前面的路没有硬化过,下雨出门很难走,现在政府来帮我们硬化道路,环境变得比以前更漂亮了,出行也更方便了。”朝阳街道老渡口社区海椒塘居民刘晓雪说。
零陵区以“政府出料+群众出力”的工作模式,做好城中村道路硬化以及卫生清洁工作,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创城的积极性。
在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中,老渡口社区工作人员、各级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加入到创城队伍中,每日进行环境卫生整治、清除垃圾、清理沟渠、清除牛皮癣,社区的老党员、老干部、老劳模、老退伍军人、老教师也纷纷加入。经过整治,海椒塘城中村村容村貌得到较大改善,村民们看在眼里,美在心里。
南津渡街道春牛坪城中村“天上”“地下”齐抓共管,道路进行硬化,打造了图文并茂的文化长廊,种植了月季、丁香等植物花卉,整治了空中管线,以往杂乱无章的城中村如今喜换新颜。
在整治过程中,福寿亭社区发挥党员干部的骨干带头作用,不仅带头参与铺路建设,更是进村入户与居民进行充分沟通,加强宣传,提升文明素养。为了自己生活的环境变得更美好,村民们都愿意主动配合,并纷纷报名做志愿者,开展义务劳动。
立规定矩践文明
“这些年,我看到了社区的变化,村规民约接地气、顺民心,我们都要遵守好。”七里店街道日升社区3组的王新宇说。通过发放宣传单、推出村规民约等多种形式,让经营户和村民了解文明创建的意义及作用,从而自觉参与到文明创建活动中,营造经营秩序良好及整齐干净的市场环境。
“门前三包”落实到位,推进公共场所不文明行为劝导等动态管理,带动餐饮行业、食品商店等规范升级,推动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整体提升。
在七里店街道日升社区,村规民约里包含爱国爱家、尊老爱幼等12条文明行为准则,囊括人居环境、邻里相处等“关键小事”,为近3万名居民立下规矩。日升社区还对村规民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对文明村民给予积分奖励,文明租户、经营户在场地租赁等方面给予扶持;对不文明村民扣减一定比例积分,不文明租户、经营户被列为不受欢迎村民,要求其自我改正。
创建文明城市以来,七里店街道针对辖区进行了全方位升级改造,包括铺设沥青路面、统一规划停车位,村内道路四通八达,每条道路两旁都画了黄色的网格线,沿街的铺面经营户都在线内守法经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展示栏张贴在村内的显著位置,每个巷口、每栋楼下都摆放着统一购置的垃圾桶。
零陵区始终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的理念,把城中村改造提升工作的落脚点放在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上,以针线细密、精准到位、一丝不苟的绣花功夫,进一步做好文明创建工作。既大力整治“面子”,也不忘“里子”,让城中村旧貌换新颜,让文明之风吹遍零陵的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