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发布
新闻网微博
今日永州
新闻网手机版
陆定一的两封信 见证一位永州籍烈士的忠诚与信仰
0
[来源:永州日报]   [作者:张华兵 杨中瑜]    [编辑:彭珍琳 二审:周艳 三审:唐小莽]    时间:2021-04-20 09:33


陆定一的两封信, 见证一位永州籍烈士的忠诚与信仰


  ——带着初心去打卡之缅怀唐鉴烈士

  永州日报记者 张华兵 杨中瑜

  陆定一

  陆定一写给唐昌元的第一封信

  陆定一写给唐昌元的第二封信

  4月9日,本报记者获悉,清明节期间唐氏族人在整理家族资料时,发现革命前辈陆定一在上世纪80年代从北京寄给唐昌元的两封信。

  唐昌元何许人也?陆定一为何要给他写两封信?信的内容是什么?

  闻讯当天,记者带着以上疑问立即联系信件的发现者、原零陵商校校长唐德绵先生,一同驱车前往宁远县保安镇上古溪村,采访两封信的当事人——唐鉴烈士的侄儿唐昌元老人,听他深情诉说叔叔的革命事迹和他叔叔与陆定一之间的革命情谊,揭开了一段尘封已久的红色记忆……

  他出身书香门第,却转身投入革命

  上古溪村在保安镇与禾亭镇、太平镇交界处,唐氏家族从清初即世代居住于此。穿过古村小巷,一栋满面尘霜的典型清代湘南民居风格青砖老宅矗立在新旧夹杂的民房之间,门楣上挂着“唐鉴同志故居”牌匾,斑驳的砖墙、陈旧的木壁,似乎还保存着昔日的记忆。

  当地向导、研究唐鉴烈士多年的保安镇文化站站长房国旺向记者介绍,唐鉴烈士就是在这座房子里出生和长大的,直到1920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在衡阳的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从此走上革命道路。随后在村中唐昌元老人家里,记者翻阅他珍藏的民国年间修的家谱,上面记载唐鉴家庭几代书香门第,在当地是名门望族。唐鉴本名唐才儒,字士蘅,1903年10月1日出生,家里兄弟四人,他排行第四。

  陪同采访的宁远县政协文史委主任唐太培介绍,唐鉴是11名入编《中共党史人物传》的永州籍革命先辈之一。他于1920年11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春,第三师范进步组织“心社”成立,唐鉴积极参加“心社”活动。1922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湖南三师,唐鉴被大家推选为湘南学生联合会干事,先后担任《湘南学生联合会周刊》和《湘南学生》主编。1923年领导同学开展反压迫、要民主、驱逐反动校长的学潮,率学生请愿团赴长沙请愿,在长沙各校与各界支援下获胜。

  1924年,唐鉴考入南京国立东南大学。1925年5月,“五卅惨案”发生后,他到处奔走呼号,声援上海工人运动。1925年6月下旬,在第七届全国学生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全国学生联合会代表和干事。在《中国学生》等刊物上,连续发表《斥〈醒狮报〉破坏全国学生运动谬论》《消灭学生运动的三个口号》《禁止学生爱国运动之新方式》等9篇文章。

  1926年,唐鉴和李硕勋、刘昌权三人主持筹备召开第八次全国学生代表大会,在会上当选为全国学联委员长,领导全国学生运动。1927年全国学生总会从上海迁到武汉,他在4月1日武汉各团体代表庆祝全国学联会迁鄂办公的大会上发表重要演说,提出了新的任务:“一、到军队去,宣传军队,使之成为民众的军队;二、到农村去,使全国工农组织起来,打倒封建势力的基础”。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唐鉴在武汉提出“武装起来,到农村去,打倒新军阀蒋介石”的口号,指出“要以工农为革命的基础”“打倒帝国主义和资产阶级,达到大同的共产社会”。7月15日第九届全国学生代表大会后,党组织派唐鉴担任社会主义青年团湖北省委书记。当时,国共合作已彻底破裂,党团工作已转入地下,他积极发动团员青年参加党领导的武装暴动。

  1928年2月,唐鉴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务委员,兼任社会主义青年团湖北省委书记,领导恢复整顿团的组织,坚持白色恐怖下的对敌斗争。1928年4月10日,他在汉口秘密举行团省委扩大会议时,因联络员叛变,被捕入狱。国民党反动派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要他投降。他宁死不屈,大义凛然。4月14日英勇就义,年仅25岁。

  北京来了两封信,

  鼓励革命青年遵照他的遗志

  唐昌元老人今年83岁,是唐鉴二哥唐才杰的儿子,现已行动不便,但思维仍然清晰。他对记者讲述了自己与陆定一书信往来的往事。

  谈起自己的叔叔唐鉴,老人家十分激动:“我小时候曾听父亲讲过四叔的故事,四叔启蒙晚,但四书五经都读过,在学校时还赚了不少稿费。四叔是块硬骨头,他被俘后,敌人摆了一大桌酒席想诱降他,四叔不肯投降,掀翻了桌子,敌人恼羞成怒,就把四叔杀害了。”他还说,三叔唐才佳也在湖南三师接受革命思想,毕业后在宁远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大革命时期宁远县农协负责人之一,1928年赴武汉协助弟弟工作,从此下落不明,他猜测可能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了。

  唐昌元家解放前在村里家境比较殷实,父亲唐才杰曾任宁远县救济医院院长,后家道中落。改革开放后,衡阳筹建湘南学生联合会陈列馆,于1979年5月派人来村里核实唐鉴烈士的情况,“我们家当时把四叔曾经读过的书本、用过的算盘等物品捐给了他们。”但解放初划为地主家庭成分的阴影一直留在唐昌元心底,他当时听说湘南学联陈列馆主要是陆定一推动的,几经犹豫,终于鼓起勇气,在1981年7月2日给曾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宣部长,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宣部顾问的陆定一同志写信,求证四叔唐鉴的革命经历。

  没想到,身为国家领导人的陆定一前辈在百忙之中竟然回了两封信。一封是1981年7月9日收到信后的亲笔回信,肯定地说:“唐鉴同志我认识”“唐鉴同志的确是烈士。特写此信证明。”信中还提到,他1928年还曾写过文章追悼唐鉴,但现在手头没有,无法抄送。时隔近一年,唐昌元意外地又接到陆定一1982年6月17日从北京写来的第二封信,信中说:“昌元同志:我追悼唐鉴同志的文章,现已在中央档案馆找到。特抄一份送给你。”并附上两页他半个多世纪前所写文章的抄件。

  在唐昌元家,记者仔细拜读陆老的两封回信原件,感慨万千。这次书信往来,一方是身为国家领导人的革命前辈,一方是宁远乡下的普通农民,陆老以同志相称,平等相待,给予了认真的负责任的回复,充分彰显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风亮节,他对昔日战友的缅怀,以及他对烈士亲属的尊重。

  陆定一于1925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7年起担任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宣传部长,与时任全国学联委员长、社会主义青年团湖北省委书记的唐鉴共同从事青年工作,结下了深厚革命情谊。唐鉴烈士牺牲后,陆定一撰文《唐鉴同志的死》,发表在1928年10月31日出版的团中央机关刊物《列宁青年》第一卷第二期上,宣传烈士的革命精神:“唐鉴同志……贡献其全生命于无产阶级的革命工作”“他的遗嘱,永远萦绕在每个革命青年的脑子中:继续奋斗!”

他的故居前,


  广大党员感悟初心坚定信念

  在唐鉴烈士故居,宁远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欧阳友忠介绍说:“唐鉴烈士是我们党的早期党员,是宁远人民的优秀儿子,他在那个风云巨变的年代为党的事业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近年来,县委宣传部、县委组织部、县文旅广体局、县应急管理局、县国土局、县委党校、县党史办、县作家协会、保安镇党员干部等单位和个人达1000余人来到唐鉴烈士故居,向革命烈士敬礼,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聆听唐鉴烈士的光辉历史,让大家在这里接受最直接、最生动、最深刻的红色教育和触及灵魂的政治洗礼,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习英雄事迹中,感悟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做对党绝对忠诚,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强战士。”

  作为同乡唐氏族人,此次采访的缘起者、原零陵商校退休老校长唐德绵说,他多年来致力于发掘并传播唐鉴烈士事迹等乡土红色文化,今年清明期间在家乡农村组织了以“敬祖祈福传家风,崇德爱国颂党恩”为主题的道德讲坛活动,传承红色基因,社会反响强烈。为缅怀和纪念革命先烈,继承革命传统,褒扬烈士精神,宁远县保安镇党委、政府计划在烈士家乡上古溪村结合乡村振兴打造红色旅游景点,修建纪念设施,建设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目前唐鉴烈士故居修缮和纪念馆资料征集工作正在进行。

  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烈士的精神和他为之流血牺牲的理想,如旗帜,似火炬,今天仍继续照亮我们前行的路,激励我们不断向前。

  陆定一撰写《唐鉴同志的死》1

  陆定一撰写《唐鉴同志的死》2

相关新闻关键词:定一,永州,封信,烈士,忠诚,见证,信仰

抗日山上,安葬1800余位烈士忠骨

连云港赣榆有座抗日山,是我国唯一一座以“抗日”命名的山。那么,抗日山是如何诞生的呢?【详情】

带着初心去打卡    |    2021-07-23

用忠诚诠释“为人”真谛

1921年6至7月,陈为人(坐左4)、俞秀松(坐右4)、张太雷(站左5)、瞿秋白(站左4)出席共产国际“三大”和青年共产国际“二大”会议期间与各国部分代表合影。【详情】

带着初心去打卡    |    2021-06-04

信仰的力量——带着初心去打卡之走进李启汉故里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记者满怀敬意,来到素有“千年瑶乡第一镇”美誉的江华瑶族自治县码市镇【详情】

带着初心去打卡    |    2021-05-28

最新更新

零距离网络问政厅

视频新闻

永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