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发布
新闻网微博
今日永州
新闻网手机版
在学史明理中传承党和人民的鱼水情深
0
[来源:永州新闻网]   [作者:唐梦琳]    [编辑:彭珍琳 二审:周艳 三审:陈立]    时间:2021-04-09 09:54

  唐梦琳

  习总书记在党史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视野宏大、思想深邃,深刻阐述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深刻阐明了党史学习教育的重点和工作要求,对党史学习教育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为我们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回顾历史,重新翻看惊天动地的红军长征史,留下了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其中“半条被子”的故事一直让习近平总书记念念不忘。1934年11月初,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2020年9月16日,在湖南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参观了“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指出:“半条被子的故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本色,当年红军在缺吃少穿、生死攸关的时候,还想着老百姓的冷暖,真是一枝一叶总关情!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也专门提到了这个故事,他说:“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中华民族向来重视历史,并善于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汲取智慧。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不同的历史时期具体的任务不同,但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只有群众关心的一桩桩“小事”有了着落,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才更可持续,国家发展的“大事”也才能稳步向前。身处基层的我们,要时刻以史为鉴,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做好各项工作,才能切实维护好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并逐步实现乡村振兴。

  结合党史,并对标新时代要求,首先,我镇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身入基层、心连群众,真心实意与群众交流沟通,做好民情笔记,办好民生实事,把人民满意与否作为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依靠群众推动全镇事业实现新发展。其次,我镇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站稳群众立场,集中精力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要广开言路,畅通民意表达渠道,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群众的要求和建议,将群众所盼变成政府所为,全力补齐民生短板。最后,我镇党员干部要强化责任担当,在落细落小上下足功夫,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精准滴灌滋润群众心田,努力在解琐事、办实事中增进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强调了人民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指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政之所兴,在得民心、顺民意。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通过党史学习,让我们看到了党和人民同甘共苦、血脉相通、生死与共,这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根本法宝。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党史学习教育,从党史中把握思想,明白道理,传承好党同人民的鱼水情深,不断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切实化最大底气成为推动我镇各项事业发展的不尽动力和不竭源泉。

  (作者系 江永县桃川镇人民政府镇长)

相关新闻关键词:鱼水情深,鱼水,明理,在学,传承,人民

省委巡回指导组来永调研指导油茶产业发展工作

11月22日至23日,党史学习教育省委第十一巡回指导组组长、省林业厅原厅长、中国油茶协会理事长邓三龙率调研组来永就油茶生产机械化现状与发展趋势开展调研指导。【详情】

宁远:“菜单式”宣讲让党史学教升温

10月21日,宁远县五龙山瑶族乡来了一支红色文化宣讲队,为瑶乡师生们带来了《八两猪肉》《这是红军的纪律》《火烧鲤溪桥》等【详情】

祁阳“小微信”搭起党史学习“大课堂”

“通过把红色党史故事从文字描述转化为图文并茂的形式,从厚厚的书本走到了大家都会使用的微信平台,【详情】

祁阳离退休干部党史学教实施“三推三走”

今年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祁阳市积极搭建线上线下平台,创新运用“学、心、办”三字诀,助推离退休干部党史学习教育落实见效【详情】

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详情】

推进城乡供水一体 祁阳解决29万群众用水困难

长期以来,祁阳市地处衡邵干旱走廊的几个乡镇,村民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十分突出。【详情】

最新更新

零距离网络问政厅

视频新闻

永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