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美丽山村话振兴
永州日报通讯员 谢助民 记者 唐晓山
2月18日,正月初七,记者驱车前往东安县川岩乡白牙水村。雨停薄雾绕,车子在水墨画中穿行,山路十八弯,沿途翠竹青青,浩荡竹海,波涛翻涌。
在湘妃蕴生态活竹酒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新当选的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雷智华和其他村干部均在场。雷智华和村致富带头党员胡玉鹏带我们现场参观,只见生产车间一尘不染,一瓶瓶造型别致包装大气的成品酒有序排列,特别醒目的“湘妃蕴生态活竹酒”大字映入眼帘。 “这是去年市县到我村举办‘电商助农’培训班后指导我开的直播间,效果还不错,首次开播竟然卖出了一百多单!”胡玉鹏乐呵呵地介绍,“我的竹筒酒扶贫车间固定解决3名贫困户就业问题,聘请30余名贫困户进行季节性务工并流转其竹林,每年为村集体年增收3.6万元。作为党员,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我要继续带好头,示好范。”
“是啊,村里2019年脱了贫。当前正全力组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实施重点,把生活富裕作为中心任务。突出抓党建引领振兴、集体经济、产业发展、文生旅融合等,想方设法改善村民生活,推动城乡一体化,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雷智华打开了话匣子。
偏远乡村抓振兴,肩上的担子不轻!
扶贫前,白牙水村是山高、竹多、路远、耕地少,村里缺少烟火气。楠竹长在深闺人未识,村里年轻人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多是老人和孩子,没有劳力砍楠竹,就算能砍下楠竹,苦于道路不畅通,经济效益低。守着漫山遍野的“金竹”,却只能指望几亩薄田度日。
云开方见日,潮尽炉峰出。精准扶贫以来,全村上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反思“靠山吃山”的发展逻辑。汇聚各方力量向贫魔开战,如今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日益完善,集体产业蓬勃发展,村集体年收入超10万元,群众生活水平达到全面小康,贫困户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成功创建国家森林乡村。村里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美丽乡村从蓝图变成现实。
“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乡村振兴,就是要让新生活更高质量,当然离不开产业振兴。目前,村里虽有楠竹加工等五大产业,村集体年收入今年也有望突破20万元。但不能满足,还要加油扩规模,提质量,把产业做得更大更好。”新上任的34岁村委会副主任黄坤快言快语。
“生态振兴了,我的湘妃蕴生态活竹酒会更好卖了。村里将是开门见绿,步步见景、处处有产业。以前乡村人羡慕城里人,今后城里人更羡慕我们乡村人。乡村生活,越生态越甜蜜,日子越有奔头。”展望未来,胡玉鹏激情飞扬。
你一言,我一语,大家共话白牙水村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