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椅上的“长征”是幸福的
永州日报记者 唐斌 通讯员 谢万波
人物档案:罗德康,道县师范学校退休校长、特级教师。15年来,他始终坚守爱的承诺,对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的结发妻子不离不弃,用爱和责任谱写了人间最美亲情。为了老伴的康复,十多年来,罗德康不论寒暑都推着老伴散步,每天数小时,累计里程已经超过红军长征的路程,推坏了近十部轮椅,换了不知多少条轮胎,人称轮椅上的“长征”。2017年1月,罗德康上榜“中国好人榜”。
2月7日上午,记者在道县西洲公园见到了正推着轮椅陪老伴散步的罗德康。罗德康推着轮椅上的老伴,不时捋一捋老伴膝盖上滑落的毛毯,共赏着河畔的风景,两人是那么的温馨融洽。
“从2006年开始,马上就15年了,只要天气可以,每天都要推着老伴出来走上几个小时,走一走心情好、身体好,不走还不习惯了。”沐浴暖阳的罗德康格外开心。
老伴发病 悉心照料
“我与老伴万忠贞是1972年底结婚的,她比我小六岁。老伴是学校的校医,婚后承担了家里的一切琐事。尤其是自己开始当校长那段时间,没有什么公费招待,来了领导和朋友,就到自己家里吃饭,一切靠她张罗。”谈起自己的婚姻,罗德康满是感恩和亏欠。
罗德康告诉记者,老伴脑袋里一直埋着一颗雷——脑动脉畸形。“本来我们退休后,全家人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其乐融融的。2006年1月10日,那颗雷还是爆了,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晚饭,突然她感到不适,一头倒在地上,就失去了知觉。”谈到这里,罗德康老人有些激动,仿佛事件就发生在眼前。经检查,万忠贞确诊为先天性脑血管破裂、硬化,脑溢血。
也许是罗德康老人的一片诚心感动了老天,万忠贞昏迷50多天之后终于苏醒了过来,这让罗德康松了一口气。尽管如此,但还是落下了后遗症,万忠贞从此半身不遂——说话口吃、手脚僵硬,吃饭、穿衣、梳头、起床这些最简单的事都不能自理。
看见苏醒的老伴,罗德康立即意识到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自己已66岁,儿子结婚不久,孙女才半岁,谁来照顾老伴?
“当时我心里就想,儿子儿媳均有工作,还加上一个半岁的孙女,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照顾老人。那么,自己今后只有一件事情要做:那就是全心全意照顾好瘫痪的妻子。”从此,罗德康便开始担负起了给妻子喂饭、喂水,洗脸、穿衣等繁琐的护理工作,每天精心呵护像照顾小孩一样照顾老伴,无微不至地关怀妻子……
相濡以沫 轮椅“长征”
“开始那段时间很辛苦,几乎没有什么时间睡觉。她脑子只有微弱的记忆,上半身也只有少许知觉,大小便完全失禁。每天早起按摩一两次,每天至少走四五个小时,每天推车约20多里。出去散步时给她搭脚的布有三层:单层、夹层、棉芯。”说起照顾老伴的日子,罗德康满满的回忆。
“日常护理倒还可以,最怕治疗时老伴情绪不稳定、不太配合医生。”罗德康告诉记者,自己除了要做好生活上的琐事,还要做好思想工作,这很要耐心、体力和精力。半个月下来,头发全白了,体重一下子轻了4公斤,常常感到疲惫不堪,但他从没有说过一点累,道过一句苦。
“十多年来,我推坏了近十部轮椅,换了不记得多少条轮胎,但每天看着老伴出去走走心情就会好一点,身体也舒服一点,就很满足了。”罗德康说,以前都是她付出得多,是我欠她的,往后的日子就由我来回报她了。
爱的奇迹 逐渐好转
万忠贞开始瘫痪的那半年,家人、朋友、学生都不忍心看着罗德康一个人撑下去了,都劝说找一位保姆帮着照顾。后来花钱找了一位,可是没干几天就辞退了。
“因为病痛折磨,病人有时候性子躁,会发脾气,我只能任劳任怨,讲由她讲,骂由她骂,等她骂完,我笑一笑就没事了。”罗德康说,照顾刚瘫痪的病人,除了亲人很难做到那么用心。
经过罗德康5个月的悉心照料,老伴万忠贞病情有所好转,能够坐轮椅回家休养治疗了,这让罗德康有些喜出望外。
2009年,老伴万忠贞终于可以在搀扶下慢慢拖着脚行走了,这让她的主治医生都啧啧称奇,感叹说:“没有她老伴的精心照料,是不可能站起来行走的!”
现在,万忠贞已经能够用拐杖支撑着在室内走上数十步,身体也恢复得越来越好。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罗德康身体在逐渐变差,2020年还得了一场大病,但是看着这些年来道县通了火车,一同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也成了夫妻俩心中的另一份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