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日报记者 彭沛
立春时节,万物迎新。
2月3日上午,记者跟随市发改委驻零陵区菱角塘镇炭木桥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蒋杰来到村民蒋青云家。“老蒋,我们又来了!”蒋杰人未进屋便打起招呼来。
蒋青云今年50岁,曾患有癫痫病,是村里的贫困户。以前的日子总是捉襟见肘,在扶贫队的帮助下,他彻底摆脱了贫困,生活越来越好。
走进屋里,蒋青云正在整理腌豆角,准备送给客户。“老蒋,你还在忙腌豆角啊?”“是啊,我昨天还给一家饭店送了100斤豆角,12元一斤,到手1200块钱。现在豆角少了,供不应求,一提到腌豆角,别人就会想到我们炭木桥村……”说起腌豆角,蒋青云打开了话匣子。
2018年,市发改委扶贫工作队入驻炭木桥村,工作队通过多方考察,决定从炭木桥村传统产业腌豆角入手,形成原生态豆角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链。蒋青云听从安排,种了几亩豆角,光这一项当年就赚了四五万元。“开始不敢放手种,是村支书陈国武帮我买种子教我怎么种,特别是摘豆角时,遇上阴雨天还组织劳力帮我将豆角运到烘烤房帮我烘好,真让我感动。”蒋青云说。
2019年,蒋青云建了猪圈,如今猪圈里正养着2头膘肥体壮的母猪,等它们下崽以后,又是一笔不小的收入。空闲之余,老蒋还利用自己早年学过的手艺帮村里砌房子。
赚钱的路子越来越多,几年下来,蒋青云凭着自己的勤奋和努力,供儿子读完了大学,盖起了新楼房,今年还准备买辆车。“我儿子读的是软件专业,大学毕业后在上海工作,有文化找工作一点也不愁。”
去年,老蒋新购置了一台收割机,原来要5万多元的收割机,政策补贴后只花了1万元出头。“我帮乡亲们收割稻子,一亩地120元,去年不到一个月时间就赚了7000多块。”老蒋笑着说:“今年,我打算把豆角种得更好,再捉几头猪回来养。党和政府政策好,日子是越过越有奔头呀!”
告别贫困,蒋青云一家获得感、幸福感爆棚。